北藝大音樂學系 名譽教授 – 馬水龍 – 北藝大音樂學系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師資陣容

       

名譽教授

學歷   |   馬水龍(1939.7.17 -2015.5.2),出生於基隆,父親許阿枝是傳統漢藥仙,母親馬查某是獨生女,馬水龍從母姓。5歲時,全家為了躲避空襲,而避居到九份二年多。高二時因父親病逝而輟學,進台肥一廠工作。1959年考上國立藝術專科學校(今臺灣藝術大學)音樂科,主修理論作曲,師事蕭而化教授;副修鋼琴與大提琴,於1964年畢業。隨後任教於基隆市立第四初級中學、台南家專等校。 1967年,馬水龍與陳懋良、游昌發、賴德和、沈錦堂、溫隆信等青年作曲家組織了「向日葵樂會」,一起發表新作。1972年獲西德雷根斯堡聖樂院(Kirchenmusikschule Regensburg)全額獎學金赴德留學三年,師事席格蒙(Dr. Oskar Sigmund)。留德期間,馬水龍學習作曲、大提琴、鋼琴以及合唱指揮等。1975年回國後,馬水龍應聘至東吳大學音樂系任教,教學之餘,並發揮旺盛的創作力,完成多首傑作。自1981年起,馬水龍陸續擔任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、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、教務長、院長,致力於音樂教育。 1986年,獲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學術獎助赴美,並於紐約林肯中心等地區舉行四場個人作品發表會。1994年獲文建會獎助,他再度赴美,於北伊利諾大學、耶魯大學、哈佛大學等校作專題演講。 馬水龍的《民歌合唱曲集》被各地(包括海外台胞、華人社會)合唱團爭相傳唱;他的鋼琴小品集已成為鋼琴學生的必備曲目,而他的《梆笛協奏曲》於1983年由羅斯托波維奇(Mstislav Rostropovich)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(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)於臺北國父紀念館演出,並以衛星實況轉播至美國PBS公共電視網,深獲中外人士好評。在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,他所策劃的「春秋樂集」鼓勵許多作曲家持續創作,成為20/21世紀交替前後台灣現代音樂創作的重要舞台。 馬水龍曾獲金鼎獎、金曲獎特別貢獻獎、中山文藝創作獎、吳三連文藝創作獎、國家文藝獎、行政院文化獎、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等;晚年並先後獲三個國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(台南大學、臺北藝術大學、台灣大學)。作品包括管絃樂、室內樂、鋼琴曲、聲樂曲與合唱曲等數百餘首,曾發表於國內、歐美、俄國、南非及東南亞等二十餘國。著名樂曲有《台灣組曲》、《雨港素描》、《梆笛協奏曲》、《廖添丁管絃樂組曲》、《我是…》、《琵琶與絃樂四重奏》、《無形的神殿》等。 馬水龍於2015年5月2日因病過世,享年76歲,國內外文化藝術界同哀,紛紛舉辦追思及紀念音樂會,如鳳甲美術館(邱再興文教基金會)、臺北藝術大學、國台交、基隆文化中心、國家交響樂團等。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起已陸續完成出版了馬水龍的大部分樂譜。

領域   |  

信箱   |  

電話   |  

研究室   | 

個人網站   | 

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| TEL:+886-2-28961000 #3018 | Fax:+886-2-28961040 | Email:master-m@music.tnua.edu.tw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